(四)(1 / 1)

佛主告诉阿难:正如城中演若达多的狂性因缘,如果能灭除,那麽不狂之性,自然而然就现示出来。

关于因缘与自然、其道理到此为止。

阿难,演若达多的头本来就是他的头,是他的头就是自然存在,不然的话,就不是他自己的头。是什麽因缘使他惊恐狂走呢?

如果头是自然存在的,是什么原因使他惊狂的,头又为什麽看不见了?

是什么原因使其没有的。

头本来就在,既使狂性妄乱生起,它也没有变,又何必要什么理由呢?

如果说精神错乱本身是自然的,那在未发病之时、狂性又潜藏在哪里?

如果说精神正常也是自然的,头本来就不是妄念所认为的那样,又为什么要狂走呢?

如果知道自己的头本来即在,是精神病发作发狂使其狂走,那麽,你就会知道,不论什么原因,或说自然自在,都只是戏论而已。

所以说,断绝三种相续的状态,即是善心。有善心,就没有生离死别,这只是相对而言;依然是有生死观,只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了却了,没有任何的出生入死、才能把生死抛之度外。

如果有自然存在之物,那么就该明白这个自然心产生,生死观就不存在,这也是出现和消失。没有生死的,才是自然观。

就如世间种种事物杂和成为一体,叫做和合性,那些没有和合成的,即称为本然性。本然的不是自然的,合成不是合并,合成并不是天然,分解与合成正相反,。这一句才真正叫做自然辩证法。

到了这个地步,科学辩证法还在遥远之处,不是你历经劫难辛勤修习就可以证明的,既使你崇拜着十方如来佛,诵持着十二部经,以及知道无可计数的高深理论,也只能给科学的唯物辩证法铺垫而已。

你虽然谈论着什么因缘、自然科学,似乎也明白肯定,人们称你为见多识广。但是,这积集了许多时代的陈规陋习,并不能使你免离摩登伽女的按摩催眠术,还须如来佛的正气威力去熄灭摩登伽的淫火,令其学习佛学,永断欲界妄念,入佛们教育,令其爱河干枯,这才令你得到解脱。

阿难啊!虽然你很多时间都秉持着佛学真理,还不如一日之念修习社会公益,远离世间爱憎二种苦。

就像摩登伽女曾经是**,一经正气之力便销除了爱欲,就入佛门成为比丘尼,与罗侯的母亲耶输陀罗,一同悟解了自已的成长过程以及家族的演化;悟解到贪爱是苦,于是一心修习社会公益。或许,因此而能挣脱尘世烦恼纠缠,蒙受佛的教育毕业。

你怎么还自己欺骗自己,让自己滞留在种种社会舆论之中呢?

阿难以及会中大众承领了如来的教诲,消除了疑惑、悟解到了真实的道理,一时间身轻意安,得未曾有过的欣喜。

此时阿难又悲泣起来,他顶礼佛足,长跪合掌并对如来说:无上大慈大悲的清净如来佛啊!

您开启了我的心地,宣说这些种种因缘,以简洁明了的说法提携我们这些迷晦之人出脱苦海。

世尊啊!今日我虽然领承了如来法音,知道如来藏中真理遍天下,涵育着十方国土,以及清静宝严庙宇,但是如来又斥责我的多闻并无用处,对修习佛学真理并无益用。

我现在就像是一个在旅途中飘泊的人,虽然蒙受天王赐予华丽屋宅,但仍然找不到屋宅的大门进去居住。

恳请如来垂赐大悲心、为我及法会中仍然蒙昧的修行者们开示,令我们能够舍弃小乘教法,登上如来佛学的彼岸,归本于金光大道,令一切修佛学生收住

往昔的种种幻想,获得一切真理而不散逸,得入佛的真知灼见。

说完这话,阿难即五体投地,与会中众人一心期待佛主演说。

这时,如来理解讲厅中佛教学员,未能明白讲义的内容,同时也为佛灭度后,末法时代之中的众生们,心向佛学,走上信仰佛教的道路,如来对阿难及大众们宣示:你们决定信佛,不畏艰难不生疲倦去求取佛学真知,应当先明白最初学佛的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

佛主问:什么是最初学佛的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

佛主自问自答讲道:

阿难,第一个道理是说,你们想要中学毕业进入大学进修,学成佛的理论,要舍弃中学以前的学习方法,培养大学选修课程,教授引领,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就应当审视因为什么学习佛教,所学知识有哪些与自己的想法相同的和相违背的。

观音:佛主真是伟大的教育家,和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样,影响人类文明二千多年。。

阿难,如果你是因地发心,即你的学习佛学有所原因,并且以产生删除一切意识行为为学习的本来目的,从而学成佛学,达到永恒,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这样,就应当看到一切外部物质世界,都在变化灭绝之中。都从你的意识中删除。

阿难,你看这个世间一切客观事物,为什麽是不会毁坏的?

你从未看到过毁坏的空间,为什麽呢?

空间不是可以制造形成的,所以不会毁坏。而你的形体器官就是地性,湿润事物就是水性,暖热事物就是火性,摇动事物就是风性,四大相互缠裹……

观音: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也有,风热湿躁的等等人体医学理论。百度介绍: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佛主真是心理学、医学大师。

最新小说: 两禽相悦 赵轻丹慕容霁 许若晴厉霆晟 元始不灭诀 药鼎仙途 神瞳医圣林奇江若晴 凌依然易瑾离 一女二三男事【完结】 天医圣手 史上最狂老祖林天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