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1)

阿难,有些在心神平静,集中思虑修行的善男子,止息杂念,思路清晰,

理想明确不走歧路,歪魔邪道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

思想和对外界感受已经看破放下,计划突破行为认识科学新高度,在生物圈的生命十二类众生分类中,逐个探索其生命科学,观察其行为意识的深层原因,经常深入其意识的起源,于周全的普遍性观察中,错误的计划筹谋,那么,这人便陷入四种遍常论的理论研究中。

第一种是,这人为了求解人类行为和意识的本质,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到冥思苦想的状态,探求到了无所观察的地步,则叫做人与环境都没有源泉。

在这样的研究中能够知道一万年里,地球上的生命,其人的思想和生命,所有的生生死死,都是循环往复,遵守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种是,这人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先驱唯物论物理界的基本元素,作为形成万物的“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又观察到众生内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与众生生存的国土和外四大的地、水、火、风的基本特性的长久性。

在此修行中能够知道,四万年里,地球上的众生所有遗传和灭绝,都是物质的转化,由此推算而认为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种是,这人的思想和行为已经看破放下,但还要探求人类的行为意识,故对于感觉意识中的时空感,来源和走势,不断专研,到了感觉全部消失的程度,看不到任何新生事物和陈旧的东西,便说物质性质有永恒存在的特性,通过这样

修习过程,能够知道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切众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于是推演生命的延续是永恒的。

第四种是,这人的行为科学理论很高深,一举一动超凡脱俗,表现出高僧大德之相,然却不知其有没有绝对的真理,因而谬误永远相对真理存在着,心想着真理是绝对的,可真理确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是由自己的认识相对考虑,而不承认相对论,于是推演认为人类社会是不变的。

由此而推论绝对不变,是因为不能准确的观察客观事物仅仅凭主观意识,唯心所现,所以失去正确的理论知识。并由此唯心主义指导所有的行为及其感受,是不能发现真理,丢掉了真理的普遍性,坚持唯心主义绝对论而不相信有真理常在,所以堕落在外道,从而迷失了思维的客观性,这就叫第二外道真理绝对论。

又那些在专心学习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坚固凝住,不起邪求之心,歪门邪道的人不能从他身上讨到便宜。此时他看透生命的本质,如在眼前一样浮现,观察到事物的内部而不显露,如清水一般而不浑浊,但时常有涟漪荡漾,为各种思维方向的掀起动因。

怜悯中的雷锋精神随之而来,于是在乐于助人的态度中,却想出错误的理论思想,则这人便进入不正确的思想中。

属于思考观察过程中而常出现的想法,为佛教以外的印度古代外道的六十二种学说。

此类外道共有四种,故又称四种一分常论、四一分常论。

第一种是,这人对事物分析能力强,观察事物深刻,高智商就认为自己是大神,从此则在社会上自高自大,居高不下,盛气凌人把自己当做圣人。一切众生,皆在我心中,自生自死,其高贵的自我欣赏,永远都是仙风傲骨。

他看那些自生自死的则是真无常性的,瞬间小辈。

第二种是,这人不看实质,只看表面。考察整个横河流域的国家,见到那些事物经过时间的洗礼而变化的,称之为最终无常性,见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存在的,称之为最终常在。

第三种是,这人分别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精密微细得如同微尘一样,依此运用心境,产生虚浮的思想,实现其理想,为其事业在世界上奔波。

其本性没改,但事业运气时常变化,以至却能令自己的身体,刹那间意外受损,因此一切死生变故,从自己的思想行为中随机产生,称之为无常性。

第四种是,这人知道自己的思想感受已经枯竭,但看见人的行为和新的感受细水长流,从没有中断过。所以想入非非这样为定理公式。

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感受思想,现已经没了,故而推断出这样情况不是经常出现的。

由此推算认为,一半是不经常出现的,一半是经常出现的。从而堕落在佛教理论之外的外道之中,迷惑了佛学真理的实质。这就叫做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最新小说: 一女二三男事【完结】 神瞳医圣林奇江若晴 元始不灭诀 许若晴厉霆晟 赵轻丹慕容霁 两禽相悦 药鼎仙途 凌依然易瑾离 天医圣手 史上最狂老祖林天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