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逛夜市(1 / 1)

其後的這幾天,何育華直接請了假,帶弗德里曼和段圭逛了下台北,雖然他要把電影拍完,時間也是很緊,可是堂哥和弗德里曼大老遠來到台灣,不招待一下,說不過去。

他首先帶他們參觀了比較具有中國特色的一些建築物,圓山大飯店就不必了,弗德里曼就住在這裡。

他帶兩人參觀了故宮、中正紀念堂、艋舺的龍山寺。晚上帶他們去參觀了士林夜市。

『來,吃吃看。這可是這裡的特產,大餅包小餅。』何育華拿了一份士林夜市特色小吃,塞給弗德里曼。

『大的餅包小的餅?』弗德里曼疑惑的說道。因為翻譯問題,何育華不知道該怎麼將大餅包小餅解釋給他聽。只能跟他說,大的餅包小的餅。

台灣的夜市文化,真正發揚光大,還要等很多年。隨著台灣產業型態轉變,產業外移,政府開發內需,服務業的就業人口,成為台灣最高的比例。夜市才開始慢慢繁榮起來。

而等到2008,小馬上台,兩岸開始大三通,大量陸客來台旅遊,還有台灣推廣觀光外交有成,夜市變成了許多游客的參觀景點,夜市文化更被推上高峰,競爭激烈下,許多新型態的小吃,陸續被開發出來。而現在,台灣的夜市,來遊玩的人,主要還是台灣本地的民眾。

『嗯,好吃。』段圭吃得恨不得將舌頭都吞下去,薄薄的麵皮大餅,放上一塊炸過的酥脆小餅,還會灑上芋頭、花生、芝麻、黑胡椒等不同配料,一口下去,嘴中好像成了各種味道的大舞會,有甜有鹹吃起來有種衝突的美味。

士林夜市的起源甚早,早在民國前二年,西元1909年就開始了。它的前身是士林地區的農貿市場。此地瀕臨基隆河,商人在這裡完成交易,然後嚴基隆河進入淡水河,將貨物運到艋舺等地。

『別吃得太撐了,前面還有呢。這裡只是一部分而已』何育華只買了一點,幾人分著品嚐。不然你根本吃不了多少。

『這麼大的地方!光這個廟前面就一條街了。』幾人目前在士林的慈諴宮前,大南路的慈諴宮前廣場。『這裡是最早的交易地區,本來是在這座廟前面的廣場,後來人越來越多,廟方不得不將廟前圍出一塊地方,不然那些擺攤的,會擺到廟裡面去。』何育華解釋道。

『走吧,朝這裡走,前面有間電影院。電影院門口也有很多賣吃得,後來慢慢就連成一片了。』士林夜市,最早比較熱鬧的區域就是慈諴宮廟前的大南路,加上前方文林路陽明戲院週邊,其後才逐漸蔓開來,形成了西以基河路,東到文林路,北方小北街與小西街的三角地帶為主體的士林夜市。

『這個也很好吃。大腸包小腸?你們台灣人怎麼那麼喜歡拿什麼大的去包小的。』弗德里曼這話說的何育華一頭黑線,什麼叫那麼喜歡拿大的包小的,『還有別種好嗎?你剛剛不是吃了不少了。』弗德里曼不會中文,但是不妨礙他比手畫腳的和攤商溝通,只是他看不懂看板上的意思,吃東西聞香,然後看形色,吃到好吃才會問何育華這個叫什麼。

除了弗德里曼,段圭的也得何育華幫忙。雖然他說中文,但海峽兩岸剛開放交流,他的普通話在台灣就顯得很特殊了。凌峰的『三千里路雲和月」收視率不錯,還有「江山萬里情」、「大陸尋奇』等節目陸續開播。可還是很多人不熟悉普通話,不過這不是重點。

台灣講得很多是台語,有的攤商一口的台語,段圭聽不太懂,繁體字辨認起來也有點困難,結果他偶爾也得找何育華幫忙。

幾個小時的夜市人生,錯了,幾個小時的夜市之行,每人都是盡興而歸,段圭和弗德里曼都直呼,下次還要再來,吃得太過癮了。『你們喜歡就好,我本來還擔心,弗德里曼會吃不慣得。』何育華笑著說道。

『這是什麼?』何育華從祝美惠手裡拿過一份企劃。『這是林經理轉來的,

說是漫畫工作室,有人提出這樣的企劃。』祝美惠說道。

在台北逛了幾天,幾人就在士林夜市吃了幾天的晚餐,臨行前,弗德里曼和段圭都大呼過癮,直說下次再來台灣,還要再來吃各過癮。

時間進入到11月,送走了弗德里曼和段圭,何育華就投入了工作,又忙碌了一個星期六加星期日後,總算,「超完美奪分」殺青了,現在就是何育華的工作了,剪接、配樂,再沒多久就是校慶了,因此,他持續了請了幾天假,希望趕工將電影完成。

『慘不忍睹阿。』將電影初步剪接完成,何育華看了效果,跟原版相比,簡直就是慘不忍睹,沒辦法,一群人完全是外行,哪怕何育華在逼,他們也都沒什麼投入感,全當遊戲了。

五各男角慘,兩各女角到還好一點,比起男角的表現好多了,『我要先休息一下吧,總算剪完了,看這些剪接片,看到我眼睛都脫窗了。』何育華對旁邊請來的專業剪接師招手。

當然得找專業得來,不然一點經驗都沒有的何育華,哪裡剪得好。與請來的那位剪接師父揮手道別,何育華靠在夢華傳媒的窗口,看著窗外的景色,恢復精神。

這時候,祝美惠走了過來,遞給他一份資料夾,『讓我喘口氣吧~』何育華哀嘆到,『也沒讓你現在看阿。』祝美惠掩嘴輕笑,那一瞬間展露的風情,讓何育華一呆。

何育華除了要忙額外的電影,還要督促工作室,將阿拉丁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然後要寄到美國,讓麥德沃準備後續的配音、配樂,還要開始聯絡院線。因此他真的很忙、很累。

祝美會得微笑,有一種看透他勞累不堪的體貼,又有一種惡作劇得逞的小得意。成熟的風韻,又帶有少女的嬌憨,很是誘人。

祝美惠走後,何育華又忙了會,準備收拾回家,才有空開始翻閱這份企劃,何育華一點時間都不浪費,邊走就邊翻閱。邊翻閱,邊下樓,準備搭車,保鑣會送他回去。

『倚天屠龍記?』,這份企劃上寫著五各大字,何育華開始翻閱,『原來是要改編金庸的小說阿。這倒是不錯得想法。』看到這份提案,何育華眼睛一亮,『看來之前得談話,也不是全無效果阿。』在美國,何育華曾經被獵戶座影業的編輯部人員,問過關於編劇的訣竅,在台灣也被問過,不過是漫畫工作室的漫畫家問的。

何育華曾經約略提及,讓他們可以將一些看似老掉牙的玩意,以現代人的眼光來重新編篡,現在看到有人想要將金庸的小說改編漫畫,何育華覺得自己總算沒白費口水。

在台灣,金庸的小說,一度遭禁,理由是,裡面「射雕英雄傳」的書名,與對岸註明的詞句,「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就被禁了。現在看起來是很無稽,只是在那個卡爾.馬克思,和馬克思.韋伯都分不清的年代,是很正常的。

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名字不過關是嗎?沒關係,我改。「射雕英雄傳』變成「萍蹤俠影錄」,本來這是梁羽生的小說名,而金庸,也變綠文。

在這樣的最高指導原則下,雖然台灣警備總部,發起「暴雨專案」,全面查禁所有金庸小說,管他裡面是什麼。台灣書商就變著法子,繼續印書。「碧血劍』變成「碧血染黃沙」。

「倚天屠龍記」變成殲情記(姦情記??),「笑傲江湖」變成「一劍光寒五十州」諸如此類。然後作者就依附在每個名小說家底下,古龍、梁羽生、司馬翎都被用過。

之後在民國68年,遠景出版社發行人沈登恩經過反覆的申請,終於讓金庸的小說的以平反,所以台灣各圖書館的金庸小說,都是那種黃色厚皮得遠景版。

『說起來,前世接觸金庸小說,要兩年後了呢。』何育華記得,民國83年,他高二那年,「倚天屠龍記」在台視播放,馬景濤飾演張無忌,同時扮演張翠山。

女主角趙敏,是葉童飾演,同時也扮演殷素素。這讓何育華很不滿意,因為他覺得,扮演趙敏的葉童,根本不漂亮。

『那個趙敏好醜。葉童扮得趙敏好難看。演周芷若的周海媚好看多了,怎麼不讓兩個女角換一下。』忙裡偷閒,沉浸在回憶中的何育華,批評起兩年後大概會播放的台視「倚天屠龍記』。

台視的倚天屠龍記,收視率不錯,也就是看到那部電視劇,何育華才開始接觸金庸小說。因為電視劇的熱烈迴響,小小地掀起了金庸小說的**,不僅是倚天屠龍記在書店和學校圖書館都借不到,其他的金庸小說也沾了光。

稍微翻了下人物設定後,何育華開始批改起來,『女主角畫得不夠漂亮,沒個性,需要在加強。趕緊派人去香港取得版權。』何育華在企劃書上提筆寫下自己的意見,至於情節部份,照小說就好了。

最新小说: 我自地狱来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都市医仙 重生之心动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天价萌妻 望眼欲穿 岂言不相思 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