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按照她平日里的文学积累,当文抄公是想都不要想,在这点上,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她看着阁楼下的众人,感觉大家如同行走的元宝,真是越看越高兴,忍不住道:“一会儿你们可长点心,务必一首诗都不遗漏。”
身后坐着的两人连忙称“是”,各自看了对方一眼,又转头看向面前的笔墨纸砚,感觉手心都出了不少汗。
听说郡主要找几个能识字的人时,他们都有些不太明白,这位新回来的郡主在府里就像个隐形人。
虽然王爷和王妃都不曾冷落过她,还隔三差五地就会送些东西过去,可在府里其他人看来,这位郡主实在是安静地很,整日就在她的院子里呆着,简直是自成一方天地。
至于今日要收集文会上的诗文,他们觉得这差使简直太轻松了,不仅有吃有喝,还能见识到京都里的这群才子才女,真是一大幸事啊。
要知道,这场文会里来的人非富即贵,再不然就是才学和名声已显的。
当然了,考虑到主持文会的是国子监的祭酒,国子监也有不少的名额。
这样一来,虽然是京都里的文会,但参与者已经算得上是来自全国各地了。
若是能在此次文会上扬名,那对以后的人情往来都有莫大的好处。
在众人的期待中,国子监祭酒终于到来,余筱影看着他和几位大儒模样的人穿过人群,打量了一下他的身后,却并没有发现信儿的身影。
许是跟着其他人一起过来的吧,她这样安慰自己,文会在杨祭酒到来后算是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听到阁楼下传来阵阵叫好声。
也是在这时,魏如玖走进门来,她心底一乐,他这位二哥肯定也是过来“躲”着的。
这就是身为学渣的悲哀,如今只能在这里仰慕学霸了。
不过,她显然想错了,魏如玖进来时还有个小身影跟着,“我把人给你带来了。”
不是信儿又是谁?
余筱影招手让他靠近一些,案几上早已经被婢女摆上了点心,男童看到后便有些不好意思。
她伸手揉了揉他的发顶,感觉自己的这个习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是应该尽早改掉的。
而魏如玖将人送进来后便又急匆匆地走了出去,余筱影对此很是纳闷,大家都是学渣,为什么他这个学渣就能这么坦然?
这个问题要是问魏如玖的话,他肯定会对自家这个小妹表示一下嫌弃,怎么可以如此埋汰自己二哥?
作为一个不需要借此扬名的宗室子弟,他的到来对整个文会是有积极意义的。
他不擅诗文没有关系,反正京都里的人都知道这个,而他,只想当一个简单的纨绔。
更何况,与其他人比,他还不至于太过纨绔。
底下浪潮迭起,被打发去的小厮已经送回来了几篇诗作。
余筱影看了几眼,凭借自己做古诗词赏析的能力在心底评介了一番,转手便交给了人先“存档”,只待一会儿评比出了优劣,就能先送到书肆去进行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