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库全书 > 玄幻魔法 > 大师 > 第一百三十四章三教浅析(八)

第一百三十四章三教浅析(八)(1 / 1)

十九年后,唐长老历尽千辛万苦,从西域取经归来。81中『 』文网ww%w.ㄟ他不忘前约,就到皇帝那里去寻找转世的那个罗汉。

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也是支持佛法信众。当他听说有这种事情时很是惊讶,不过在态度上是相当的支持,就叫手下赶快去查。

说到这儿不免多扯一句;在现如今要是不知道你家小子的生日是何年何月,绝对要被你家夫人骂得体无完肤。看看人家皇帝牛逼吧,连自己到底留下有多少龙种都是没有概念,怪不得从古自今有多少人都是想去干干皇帝这种职业过过瘾呐。

不过要对于出家的好处这方面来讲,像做皇帝这种小事情是不能相提并论滴。换句话说,就是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诧异吧,嘿嘿。

这也难怪,要拿现今的观念来讲;当有人看破红尘决定出家的时候,总会有些声音在哪里小声的嘀咕:“这家伙是脑子烧坏了怎么的,花花世界如此的好,你还偏偏要逃?”

今人的观点正确与否,在此且不做论述。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对于家人要出家当和尚的事情上,大都是相当支持滴。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当年佛陀爷爷说了句【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从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来讲,七祖就是“九族”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变成了【一子出家,九族升天】。看看,这个生意对比于做皇帝来说,谁更大些是不是一目了然?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上边这句话,是历史上的黄檗禅师在度自己母亲时候所出的感言。这位黄檗禅师,当然是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之一,由于他的事迹与下文无关,在此就不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度娘去)

既然这个话语是由佛陀爷爷亲口传出的,那么可信度应该是很高了,所以古人们纷纷予以采信。

但是现今人类的思想对比前人要复杂了许多,对于佛法的真实性很是怀疑。一句话,甭讲那些没用的,实证呢?

这也对,没用实例谁信呢?

对于佛法妄言与否的实例,在历史上所有记载只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有关我们上文所提到的鸠摩罗什法师。

据记载;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三寸不烂之舌,证显鸠摩罗什之誓。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南怀瑾先生,坐化后烧了五六天,开炉后见舌头不坏。(所以我一直采信怀瑾先生这包药,呵呵)

既然说到了这儿,就不得不把修道的好处以及有些观念上的错误,来说明一下。(免得误人子弟,呵呵)

修道这种事情,可不是想有些年轻朋友所想象那么轻易滴。

就是说,你真想去触碰这个东东,是要下类似‘百折不饶’的此种决心滴!

不是有句老话说;做英雄易,做圣人难嘛。

这话的意思是说;做英雄都是去征服别人的,因此容易。而要做个圣人,先是要征服自己,所以就难了。

拿比方说,现在很多人天天念叨【阿弥驼佛】,希望自己此生命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要知道世上所有数不清的‘佛’,在成就以前所的大愿都是相对于众生慈悲的缘故。在当时的法藏比丘成就于西方极乐世界做‘佛’,总共了四十八个愿望,上边这个是第二个愿望。

意思是;凡是十方国度的修行人,他会退转,会退转到三恶道。阿弥陀佛说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绝对不会再退到三恶道。

由此可见,弥陀本心,念念愿一切众生快快成佛。“得是愿,他就成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这个愿不圆满,法藏比丘誓不成佛。

换句话;你要是能够去西方极乐世界,就相当于说进入了现今的‘研究生’培训班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直接进入了‘菩萨’这一学业,去听【阿弥陀佛】他老人家讲课去了。至于生死这些东东,已经是完全抛开。

这个牛逼吧,嘴里念叨到时候就去了,很容易是不是?

否!

要知道即便是念【阿弥驼佛】也是有要求滴,那就是要求念到——一心不乱!

什么叫做【一心不乱】?

譬如说;你正念叨着【阿弥驼佛】忽见对面走来个风华绝代、仪态万千的绝色美眉,心头油然一动:“这个身材很是不错哟。”就这种念法,还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你可以去试试,看看到底是不是‘神州行’?

所以,【阿弥驼佛】这个世界也不是那么好去滴。如果你不能做到【一心不乱】,即便是到了此生走完,见阿弥驼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是来接引你的时候,忽然听旁边有不相干的人多了句口:“这家伙,早就该死了。这倒好,给人间又除了个祸害。”在此种微妙时刻,要是顿时心生丝毫的怨恨,保管谁也救不了你。(所以说,修道这种东东是否最后成就,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你自己,还得自身去找原因)

好了,假使有朋友说,格老子滴我就不念叨这些东东,就坚持盘坐修道这样子总行了吧。

好让我们来看看下边的这个故事。

在历史上有个青年禅师精勤于打坐参禅,他每天都要到寺庙内的有个亭子内去不语而坐。

这庙子上有个老和尚看那小青年天天如此很有根器,就决定去点化于他。按照现在话说就是——逗你玩。

为此,这老和尚就故意拿块砖去那亭子里面磨。

这样一来,这青年禅师就纳闷了:“老是磨这种东东干嘛?”但是由于他自身定下规矩,要坚决保持沉默,所以又不能开口去问。

事情到了第三天,青年禅师终于是忍不住了(年轻嘛,哪有不好奇的道理)遂开口道:“老师父你到底在做什么啊?”

“磨砖啊?”

“磨这个干什么用啊?”

“做个镜子用啊”

“啊”青年禅师大概心想:“这个老头子是不是头脑有些问题?”就道:“磨砖岂能做镜?”

这个时候,老和尚反问于他:“你又在这里干啥?”

“打坐啊”

“你为啥要打坐啊?”

“为了成佛”

直到这个时候,老和尚方才笑眯眯的点化于他,说:“你既然说磨砖不能做镜,那么打坐怎么可能成佛呢?”

青年禅师心下顿有所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磨砖做镜’的典故。看了这个故事,该明白佛法的修行,是由功夫和见地相结合滴。要两样东东同时见到了,方才可以谈悟于不悟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行。

估计有人要说了,这些东东不是由辩证唯物论所得来嘛。

要说有此种思想的存在,也不算奇怪。现在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已经被西方那些‘暴户’所洗脑,凡事都是向他们看齐。

要知道,这种东东我们的老祖宗老早就有了,是他们来‘偷’我们的成果好吧。也就是说,他们‘偷’过去了后还非说是自己的东东,不给版权滴。

比如说,“寓言”一词最先出自庄子先生,本来在行句间暗指了修道的方法等等,现在人非要把它和伊索寓言相提并论,以为寓言就是文学家凭空幻想、所创作出来的东西。

话又说回来,这两部东东出产的年代天差地远,这种如何比较?

不好意思,话题扯远了点。总之是规劝朋友们,不要因为看了我所码的这点东东就赶着去修道,不然我们倒是成了,瞎子牵瞎子,一起滚沙子。那样,就麻烦了。

给读者的话:

今天就码字到这里吧,反正是胡扯一通。对于不喜欢看这种东东的朋友们表示抱歉,我会尽快整理玩这类知识,还望海涵,谢谢。

最新小说: 赵轻丹慕容霁 两禽相悦 凌依然易瑾离 神瞳医圣林奇江若晴 主角叫黄小龙 一女二三男事【完结】 云倾北冥夜煊_ 史上最狂老祖林天天冰 天医圣手 药鼎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