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 / 1)

佛主说:阿难,你看见这只陀林中的树木和泉水等等,这是什麽意思?这都是由外界客观事物由光反射到眼中视网膜而在脑细胞中反应的眼见,还是由眼见而生出带有颜色形状的物体?

阿难,如果是由眼里大脑细胞生出景象,那麽,眼见到空,就没有景象,景象就应当消失。景象消逝灭去,表明一切都没有了,既然没有了一切景象,怎麽能表明那个空无的形质!

空无也是同样情形。如果是由景象生出眼中景色,那麽,看到空无就是没有景色,眼见也就消失灭尽了,眼见灭尽了就是一切都没有,怎麽能够明辨那空无和景色呢?

所以应当知道,眼见和景色、空,都是运动变化的,也就是说,景色与眼见这两处只是变化的一闪而过的,既不是因果,也不是永恒的。

阿难,你听到这只陀园里,击鼓吃饭,敲钟集合,钟鼓的声音前后相续绵延不绝,这是什麽意思?

这个情形,声音是通过空气的震动向耳朵这里传来,还是耳朵向声音靠去?为什麽这里的一千二百五十个沙门一听到钟声都来吃饭呢?

你听到鼓声,你的耳朵已经往击鼓的地方去了,那麽,当钟声和鼓声一齐响起时,干扰你不能同时听到它们,更不用说能够同时听到象、马、牛、羊等的声音。如果没有声音和听闻的一来一往,也就没有了听闻。

阿难,如果这就像我在陀林对你说我去城里化缘乞食,之后陀林里就没有我,

这个声音一定只会传到阿难的耳朵这里,目腱连、迦叶不会同时听到这个声音,但是如果你的耳朵是向声音那听过去,这就像我还是在陀林,城里并没有我。

所以应当知道,听闻和声音都在空气中,没有安住的处所,这就是说,听和声这两处只是运动变化的,既不是因缘和合,也不具备永恒的本性。

阿难,你嗅闻到这个炉中烧的檀香,如果再烧上一炉,它的香味就会弥漫在室罗筏城方圆四十里内,人们都能够同时闻到香味,这是什麽意思?

香味是从檀木里生出来的,还是从你的鼻子里生出来的,或者是从空无里生出来的?

阿难,如果香味从你鼻子里生出来,那麽依鼻而出,香味就应当在鼻子里,然而鼻子不是檀木,它怎麽会有檀香味呢?

如果说是你闻到了香味,香味就应当从外面进入鼻子,然而是你的鼻子里有香味,说你是闻到香味就不对了。如果说香味从空无里生出,那麽,空无是恒常不变的,香味也应当是常在的,为什麽又要用鼎炉来燃烧檀木以使它产生香味呢?如果香味从檀木里生出,那麽,香味是因为燃木成烟,鼻子才闻到的,而那朦胧的烟气在空中缭绕但并没有多远,这室罗筏城方圆四十里内怎麽都能闻到呢?

所以,应当知道,香味、鼻子、嗅闻,它们都是短暂出现的。这就是说,嗅闻和香味这两处只是临时的,既不是因缘,也不具备永恒。

阿难,你每天两次拿著饭钵来吃饭,不时能吃到酥酪、醍醐这些美味食物。这是什麽意思?

这些美味是从空无中生出,还是从舌头上生出,亦或是从食物中生出?

阿难,如果这些美味从你的舌头上生出,通过神经传导你的大脑中枢系统,而你的口里只有一个舌头,这个舌头这时只有酥酪的味道,如果这时再吃到黑石蜜,酥酪味应当不会有,如果味道会变,那麽,没有许多个舌头,只有许多神经的感受老传导到大脑中枢感觉细胞,但他不能同时能够尝到许多种味道呢?

这一个舌头所知觉到的味道,如果是从一种食物那里生出来的,那麽,这种食物并不能够知觉,它怎麽能够知道自己是什麽味道?

如果一种食物自己的味道,同时另外一种食物的味道只能是是别人能品尝,你怎麽能够知觉到其他食物的味道?

如果这味道是从空无里产生,让你去尝尝,虚空之中有什麽味道?

如果虚空之中有咸味,那就既能咸了你的舌头,也能咸了你的脸面,如此一来,你们这些人就与海里的鱼一样,常住在咸水里,根本就不知道淡味,如果不知道淡味,也就不能知觉到咸味,终於一无所知,还说什麽知味呢?

所以应当知道,味道、舌头和舐尝,都是外界都你的条件反射。这就是说,舐尝和味道这两处只是暂时的,既不是因缘,也不具有永恒。

观音:和佛主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阐述"变"的哲学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所以人的行为都是一种时点的过程,随时间流逝。

最新小说: 凌依然易瑾离 元始不灭诀 药鼎仙途 神瞳医圣林奇江若晴 天医圣手 一女二三男事【完结】 两禽相悦 史上最狂老祖林天天冰 许若晴厉霆晟 赵轻丹慕容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