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库全书 > 玄幻魔法 > 大师 > 别章篇 三教浅析(二十九)

别章篇 三教浅析(二十九)(1 / 1)

都是知道的,自古儒道不分家;道家以修身为本。儒家则从人道的教化入手。

提到道教学说,首尊黄老或称老庄。‘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家创始人老子;‘庄’当然是指庄子。

当然道家学派的创立是与一部‘武林无上秘籍’的出现息息相关滴,那便是老子《道德经》了。至于说这部秘籍的由来,可是经历了一番周折滴,各位大爷不妨安座请茶,听小子将其中明细一一道来。

据《史记》、《老子列传》等书载,老子在周朝时期担任一不大不小的官职。这职位嘛,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一类。据传老子本人对于做官的态度有些淡漠,硬要对比着说,就相似于现今某些公职人员一样,在工作之余玩点小麻将、和点小酒也就满足了,并没有过多的奢求那类。

要知道,由于现今科技发达,想看看书或者是查阅个资料啥的,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在物质还不发达的古代可不是这样,真要想博览群书那是有相当难度滴。

话说当年,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古本书籍流行,人们闻风而动莫不以一睹为荣,无奈此类古本传世甚少,相互借阅间,已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所以国家图书馆的地位就此凸显出来了。在当时,就连后世被奉称为‘圣人’的孔子,都是受到需要借阅问题的困扰,而不得已来于老子勾兑关系,可见馆长这一职务那时候有多么的关火。

可问题就出在老子身上,就是个不愿意多事的人,随着日常来走动关系人士的逐渐增多,有道是人怕出名哟哟怕壮,这一来二去滴,他心上就甚感大不耐烦。再估摸着自己年纪也大了,为了不影响后进青年的仕途等原因,于是乎就干脆辞官归隐了。

辞官之后,老子便四处旅游,估计是感觉到中土风情千篇一律的,便思想着到异域去看看西洋镜。在这种思想的感召下,他老人家乘着青牛一路西去,悠哉、悠哉就来到了函谷关。

那时函谷关看守海关口的官员,叫做尹喜。

这个尹喜先生的素常为人咋说呢?可以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来形容。但凡是都是有正反两面性,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说话,他先生就变为了“狮子大开口”和“雁过拔跟毛”的那一类。总之至少您得落点子东西,留个名也行啊。

其时,尹喜先生正在城楼上观风景,遥见一位须发皆白的精瘦老头子,骑了一条瘦的不能再瘦青牛慢慢地踱了过来,就向他索要通关文凭,他却拿不出来。

这下子,正是给了一个机会,尹喜先生遂本着公事公办的态度严肃的板着脸说:“此乃我等职责所在,这没有关碟,如何能够放行?”眼见老子惶恐,又转颜而道:“这样吧,我是看在您是老人家的份上,只要把您老那没牌照的座驾留下,就给予放行,您看如何?”

接下来的事情过程没有记载,估计是老子在多次恳请未果的情形下,提笔写下了这部五千字的《道德经》。意思是隐喻尹喜先生,你这年轻人在江湖上做事情总得讲点子道德吧?

尹喜先生其时大概天良闪现,心想,这也算不错,好歹也落一墨宝不是。就放过了老头子。

就这样,老子随后便西度流沙不知所终。

但是,这部威震天下的无上秘籍,这才得以传世下来。

这便是道教在江湖上开宗创派的事迹。

至于儒家,可说是与博大的中华文明有着直接的干系,我们往往轻视于其他文化,就是由于其中包含了儒教的底蕴所致。

说到文化这一问题,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在下对于这种说法很是赞同。

南先生还说起过,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论述,相信与否各人心间有杆秤,这种见仁见智的问题在此就不论了。因平日里基本没有吸收儒家书籍的营养这一缘故(以前认为孔圣人就,这才把态度给改正过来。),儒教理论自然属于捉襟见肘讲不上来,就只是知道孔子他老人家也是得了道滴。

所以,这里抛开儒家思想不论,下边试着讲讲在江湖上这‘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历史上随着佛教文化在国内的渗入,都是引发了本土两大门派的直接反感,但首先坐不住了跳出来反对的是道家。

为什么这样子呢?只能从佛家门派入主中原那时候说起了。

起先,道家人士根本不把这外来的光头和尚们放在眼里,撇着嘴心道:“你个小家雀还能掀起大浪,能翻得了天?再咋说,太爷也好歹占有主场之利啊。小子,你要是不守规矩,估摸着不出一袋烟的功夫就能把你给灭喽!”

按说道门一派有这种心理,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好歹你佛门也是在人家的地界上混口饭吃,虽说两派看你的主题思想是没有错误滴,想着既然大家在理论都是如此这般,也不好厚着脸皮把硬是把你往邪派上划。但咋说,你也算远来是客,终归不能先宾夺主不是?

谁知道后来事实的演变,大出道家的预料,随着信众的逐渐加入,佛家的底气愈发的壮硕了起来,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之势。

为啥会出现如此状况呐?

其实说白了,就是道家的群众基础过于薄弱的缘故。

因为是本土大派的缘由,那些从大老远跑来敬香的群众们老是觉得,无论你送了多少东西,那些道家师父们都只是腔着脸点点头而已,给人以感觉是,爱送不送,这点只是其一。

还有比较万恶的是,有些信众极度虔诚的表示要跟着师父修行,不管好说歹说那些白胡子老道们,只是冷冷地用x光线扫视下,就摇头坚拒道:“你那骨骼发育谈不上太好,按照老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不是骨骼清奇之列,俺们是不能收滴......”

所以,就服务态度来讲,两边的差异就大了去。

一派是宣扬‘普度众生’,凡事来个人就分列两排堆笑欢迎。

另一派呐,态度不端正且还不说,居然还心里上把群众往外推。

日子处久了,人民群众起码这点眼力肯定还是有滴,你道门之中如此恶劣的服务态度,即便是鬼大爷也不能赶来凑热闹嘛。再则说,你道门一贯克制此类众生,他们岂敢过来凑数?

都是知道的,信众是和门派的业务有着直接关系滴,眼瞅着收入线条的直线下滑,再也感觉不到牛市的道家大碗们都是沉不住气了,于是找到儒家门派商议对策。

待到儒家内部商议完毕,遂统一了口径决定,“枪口一致对外”。随后他们对道家董事会做出了承诺:“老大,这事情爷们绝对支持您,尽管放一百二十个心。您瞧好喽,没两天这些小子就得抱着铺盖卷滚蛋!”

对于儒家的大力支持,道家门派的头头们着手高兴了一阵子,但后来才发现,儒门理事会所发表的严正声明,无非像那些外交照函一般,都是些空话。他儒家的人从来都不靠香火钱吃饭饭,哪会有火烧眉毛般的切身之体会,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看来还得是,蜂虿入怀各自去解,毒蛇噬臂壮士断腕才行。

于是乎,道门一派就为了香火的原因,开始嘲笑起和尚们来。

问题是,都是知道和尚们都是吃素的,但是真是到了打口水战的时候,有些和尚可不是吃素滴。

所以说,这江湖上两大门派虽然是在修持经验上各自借鉴以为己用不说,但既然是已经到达了撕破了表皮的程度了,那还不斗得惊地动天,难解难分?再加上儒家一派先是假意劝解,后来见两派高手过招,奇招妙式层出不穷,一时忍不住技痒随即就加入了战团,便把此种舆论战断地推向了高潮。

这里抛开三家修持方法的相互借鉴等不论,且来透过以下一则小事,来看看释、道两家相争的情形。虽然说此事算不上范例,但我们以管窥豹总能见其一斑。

在山西境内某座山上有处道观。这道观选址确实不错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且不说,更兼观里的道士大都会法术,可说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自是不在话下,因此香火很是鼎盛。

有段时间有个和尚大概看此处山清水秀的很是中意,于是乎便把庙子修了起来,寺庙就修建在对山高处于道观隔山遥望相映。

按说,都是些出家人应该四大皆空,讲究个宗教信仰自由才是。可对面道士眼见光头和尚们的香火日盛就不乐意了,众道士私底下一合计,干脆就用法术赶他们跑路得了。

这下子对面山峰处的和尚们日子就难过了。道士终日耍风弄雨的搞的寺庙之内抛砖打瓦不说,到了夜里还耳闻各种怪叫声音袭来,吓得那些小沙弥们个个躲在被褥内掩面筛糠......

在如此状况下,别说是香客,就连庙子里的和尚都是忍受不住,呼啦啦的散去了一大半......

这种情形持续了很久,结果到了最后道士们给搬走了。

有香客奇怪,就问老和尚,说:“那些个道士法力高强,一会风一会雨、又是招妖又是弄怪的,你老人家到底用的什么法子,倒是把他们给挤走了呢?”

老和尚听说后眼神一亮,不紧不慢的竖起俩指头,凑耳小声道:“莫有办法,就一条,做钉子户,铁钉!”

......

以上虽然是说笑而已,但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正是因为“三家”从争论、争斗到后来的借鉴、共融,最终形成了特有的中华文化,从各个方方面面无不让人深沐其中。为此,作为华夏子孙、龙的传人的我们,对于老祖宗所留下的文化瑰宝,不该让其在指间逐渐消逝而去,而应是担负起责任来,光大发扬和坚定的传承下去。

(三教浅析完)

....................................

受到现在年轻人玩个游戏基本作弊、老年人退休后终日无所事事这些行为的感触,所以才胡言乱语的把《三教浅析》给写了出来。其实一直都是知道,写这些看似神经的东西没人爱看,而且在码此类文章时候感觉枯燥,难以忍受的很想就此坠笔,但万幸自己还是坚持下来了。

不管大家用何种眼光来看待这些,希望个人都是能够维系自己好的天性,在彼此间使得生活变得温情一些,大概就是在下将自身体会分享出来的动力了吧,谢谢。

给读者的话:

正文耽搁的太久了,不好意思,休整两天,整理下思路。

最新小说: 刘玥甄六兮寅肃_ 永恒武道 战神狼王于枫 望门庶女(全本) 凤九儿战倾城 与君AA 至尊仙道 宋倾城郁庭川 名门嫡姝 慕安安宗政御